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中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中寒,病證名。指脾受寒邪而致病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:「脾中寒之狀,。心腹(月真)脹,四肢攣急,噯噫不通,臟氣不傳,或秘或泄。」當溫脾散寒,用溫脾丸、不換金正氣散、薑附湯、附子五積散等方。

脾中寒的病因是脾受寒邪而致病。脾主運化水濕,脾寒則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可見腹脹、噯氣、便溏等症狀。脾主四肢肌肉,脾寒則四肢攣急、無力。脾主統血,脾寒則血液運行不暢,可見月經不調、崩漏等症狀。

脾中寒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腹脹、噯氣、便溏:脾主運化水濕,脾寒則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可見腹脹、噯氣、便溏等症狀。
  2. 四肢攣急、無力:脾主四肢肌肉,脾寒則四肢攣急、無力。
  3. 月經不調、崩漏:脾主統血,脾寒則血液運行不暢,可見月經不調、崩漏等症狀。

脾中寒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溫脾散寒:用溫脾丸、不換金正氣散、薑附湯、附子五積散等方。
  2. 健脾益氣:用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參苓白朮散等方。
  3. 理氣和胃:用香砂六君子湯、保和丸、四磨湯等方。

脾中寒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飲食宜清淡,少吃生冷寒涼食物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波動。

脾中寒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,影響健康。因此,如果出現脾中寒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