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足太陰經病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脾足太陰經病證

病證名: 脾足太陰經病證是指由於脾經經氣異常所產生的病證。

《靈樞.經脈》記載的臨床表現如下:

  • 是動則病舌本強,食則嘔,胃脘痛,腹脹善噫,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,身體皆重。
  • 是主脾所生病者,舌本痛,體不能動搖,食不下,煩心,心下急痛,溏瘕泄,水閉、黃疸,不能臥,強立,股膝內腫厥,足大指不用。

後世著作補充的證候方面有以下內容:

  • 是動:病舌本強,食則嘔,胃脘痛,腹脹善噫,身體沉重,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。
  • 所生:舌本痛,體不能動搖,食不下,煩心,心下急痛,溏瘕泄,水閉、黃疸,不能臥,強立,股膝內腫厥,足大指不用。

脾足太陰經病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不節: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,損傷脾胃功能。
  2. 情志不遂:長期情緒不佳,憂思鬱結,導致脾氣虛弱,運化失調。
  3. 勞累過度:過度勞累,耗傷氣血,損傷脾胃。
  4. 外感六淫:外邪侵襲,損傷脾胃。

脾足太陰經病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消化系統症狀:食慾不振、腹脹、腹痛、便溏、嘔吐等。
  2. 神經系統症狀:疲倦乏力、精神不振、失眠多夢等。
  3. 皮膚症狀:皮膚粗糙、乾燥、色素沉著等。
  4. 其他症狀:水腫、黃疸、月經不調等。

脾足太陰經病證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調理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避免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食物。
  2. 中藥治療:根據患者具體病情,使用健脾益氣、和胃消食等藥物進行治療。
  3. 針灸治療:通過針灸調和經絡、調節氣血,對脾足太陰經病證有一定療效。
  4. 其他治療方法:如按摩、推拿、拔罐等,也可用於治療脾足太陰經病證。

脾足太陰經病證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均衡:避免偏食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2. 心情管理: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3. 適度運動:增強體質,適當鍛鍊。
  4. 衛生注意:避免外感六淫,注意個人衛生。

脾足太陰經病證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,如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