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足太陰之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足太陰之脈,即足太陰脾經。出《靈樞.經脈》。詳該條。
脾足太陰之脈,起於大指之端,循指內側,出其端,上踝內廉,循脛骨後,交出於足跗上,入內踝下,循足跗內側,上腨內,循股內前廉,入腹,屬脾,絡胃、肝、大腸。其支者,從缺盆下行,挾胃,屬脾,上至咽喉,連舌本。其直者,從胃中出,下循腹,至氣街,注入膀胱。
脾足太陰之脈,十二經脈之一。本經起於大指之端,循指內側,出其端,上踝內廉,循脛骨後,交出於足跗上,入內踝下,循足跗內側,上腨內,循股內前廉,入腹,屬脾,絡胃、肝、大腸。其支者,從缺盆下行,挾胃,屬脾,上至咽喉,連舌本。其直者,從胃中出,下循腹,至氣街,注入膀胱。
本經主要循行於下肢內側,其支絡於上肢內側、胸腹及頭頸部。本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裡,與手太陰肺經相合。
脾足太陰之脈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便溏、水腫、嘔吐、呃逆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舌苔白膩、口淡不渴、月經不調、白帶過多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、小便不利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閉、失禁、皮膚瘙癢、濕疹、蕁麻疹等。
脾足太陰之脈與人體的消化、吸收、運化、排泄功能密切相關。本經的病變,多表現為消化系統的疾病,如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便溏、水腫等。此外,本經還與月經、白帶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等生殖系統疾病有關。
脾足太陰之脈是人體重要的經脈之一,其病變範圍廣泛,臨床上應引起重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