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睥翻粘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睥翻粘瞼

睥翻粘瞼為中醫眼科病名,指眼瞼(睥)外翻黏附於外側,狀如舌舐唇之態。此症首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歸因於「氣滯血湧於內,皮急系吊於外」,致使眼瞼筋絡拘急,失去收攝之能,無法復歸原位,與「風牽瞼出」病機相通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血壅滯:情志失調或外邪侵襲,導致氣機鬱滯,血行不暢,瘀阻眼瞼絡脈,使瞼皮緊縮而外翻。
  2. 風邪襲絡:風性善動,若客於目絡,牽引眼瞼筋脈,可致瞼翻粘黏。
  3. 脾虛絡弛:中醫認為「睥屬土」,脾主肌肉,若脾氣虛弱,肌肉失養,眼瞼束縛無力,亦可能誘發此症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眼瞼外翻,難以閉合,甚則黏附於外眶。
  • 可伴見目赤、乾澀,或淚液外溢(因瞼翻失其收攝之職)。
  • 若久病不癒,恐因瞼裂暴露而致白睛(結膜)乾燥潰瘍。

辨證論治

  1. 氣滯血瘀型

    • 治法:行氣活血,通絡解急。
    • 方藥:可選《醫林改錯》之「通竅活血湯」加減,佐以疏風藥如防風、白芷。
  2. 風邪客絡型

    • 治法:祛風通絡,緩急解痙。
    • 方藥:選用《審視瑤函》「排風散」配合鉤藤、蟬蛻以熄風。
  3. 脾虛絡弛型

    • 治法:健脾益氣,升提固瞼。
    • 方藥:以「補中益氣湯」為基礎,加減五倍子、黃耆以收斂提挈。

外治法

  • 針灸:取睛明、承泣、四白等穴,配合足三里以調補脾胃。
  • 敷貼:以活血化瘀藥末(如當歸、紅花)調敷患處,助氣血運行。

此症與西醫「眼瞼外翻」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著重整體辨證,從氣血、風邪、臟腑失調論治,非僅局部處理。歷代醫籍如《銀海精微》亦提及「皮急緊縮」之病機,可互參深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