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睥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睥倦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上胞(眼瞼)下垂無力、難以抬舉之病症,見載於清代眼科專著《雙燕草堂眼科》。此症與「上胞下垂」密切相關,多因氣血不足、經絡失養,或風邪襲絡、痰濕阻滯所致,臨床常伴隨目倦乏力、視物易疲等表現。
病因病機
- 氣虛下陷: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若脾虛氣弱,清陽不升,則胞瞼肌肉失於濡養,無力提舉。
- 肝腎虧虛:肝主筋,腎藏精,肝腎精血不足,可致眼瞼筋脈弛緩,發為下垂。
- 風痰阻絡:外感風邪或內生痰濕,阻滯眼周經絡(如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陽膀胱經),氣血運行不暢,胞瞼失用。
- 外傷或先天不足:眼部經脈受損,或先天稟賦薄弱,亦可導致此症。
辨證分型
- 脾虛氣陷型:上胞下垂晨輕暮重,伴面色萎黃、食少倦怠,舌淡脈弱。
- 肝腎陰虛型:眼瞼下垂日久,頭暈耳鳴,腰膝酸軟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- 風痰阻絡型:發病突然,眼瞼麻木或脹痛,舌苔厚膩,脈弦滑。
中醫治法
- 內治:
- 脾虛者宜補中益氣,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;
- 肝腎不足者滋養肝腎,選杞菊地黃丸或右歸丸;
- 風痰阻絡者祛風化痰,以正容湯或半夏白朮天麻湯為主。
- 外治與針灸:
- 針灸取穴如攢竹、陽白、足三里、三陰交等,以通絡升陽;
- 配合艾灸或推拿手法,疏通局部氣血。
此症與現代醫學「眼瞼下垂」有相通之處,然中醫強調整體調理,針對臟腑氣血失衡之本,而非僅治標症。歷代醫家如《銀海精微》亦提及「瞼皮垂緩」,可互參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