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睥輪振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睥輪振跳

病證名,係指眼瞼(目睥)不自主牽動或跳動之病症,屬中醫眼科常見證候。此名見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其描述為「肝脾二經絡牽振之患」,俗稱「眼跳」,然其病機非單純風邪所致,而與氣血失調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血虛氣滯:肝主藏血,脾主統血,若肝血不足或脾虛氣弱,經絡失養,則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眼瞼筋肉失濡而振跳。
  2. 風邪外襲:若兼見眼瞼濕爛或頭風症狀,則為外風引動內風,風性主動,擾動經絡而發病。
  3. 勞倦傷脾:過度用眼或思慮勞神,損傷脾氣,脾虛則肌肉失固,肝血虧虛則筋脈失養,遂生瞤動。

辨證分型

  • 血虛風動:眼瞼頻繁跳動,面色蒼白,頭暈目眩,舌淡脈細。治宜養血熄風,方選當歸活血湯加減。
  • 脾虛氣弱:跳動時作時止,倦怠乏力,納差便溏,舌胖有齒痕。治宜健脾益氣,方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
  • 肝風內擾:跳動劇烈,伴頭痛眩暈,煩躁易怒,脈弦數。治宜平肝潛陽,方選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

古籍論述

《證治準繩》指出:「人皆呼為風,殊不知血虛而氣不順,非純風也。」強調本病以內傷為本,風象為標,治療需標本兼顧。另《張氏醫通》提及:「眼皮跳動,屬血分有火,當分虛實。」進一步區分虛火與實火之辨證差異。

相關名詞

本病亦稱「胞輪振跳」或「目瞤」,與「瞼廢」(上瞼下垂)有別,後者多因氣虛下陷或風痰阻絡所致,而睥輪振跳則以動態表現為主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,具體辨治須依臨床脈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