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偏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偏風
病證名,又稱「偏枯」,即半身不遂之症。此病多因營衛俱虛,正氣不足,風邪乘虛侵襲,導致經脈阻塞,氣血運行不暢,症見一側肢體運動障礙,或麻木疼痛,甚則完全廢用。
病因病機
- 正氣內虛:患者素體氣血不足,營衛失調,經脈空虛,風邪易乘虛而入。
- 外邪侵襲:風為百病之長,若風邪偏中一側,阻滯經絡,則氣血不得暢行,發為偏風。
- 經脈瘀阻:風邪久留,與痰濕、瘀血相搏,進一步阻滯經絡,使肢體失養,功能受損。
經典論述
- 《靈樞·邪氣臟腑病形》:「肺脈……微緩為痿瘻,偏風。」指出肺脈異常可致痿弱偏枯。
- 《素問·風論》:「風……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。」說明風邪侵入人體腧穴,偏中一側則成偏風。
- 《諸病源候論·風病諸候》:「偏風者,風邪偏客於身一邊也。人體有偏虛者,風邪乘虛而傷之,故為偏風也。」強調正氣不足為發病關鍵。
臨床表現
- 肢體偏側麻木、疼痛,活動不利。
- 半身不遂,或輕或重,甚則完全癱瘓。
- 可伴見口眼喎斜、言語謇澀等症,若兼痰瘀,則症狀更為頑固。
相關病證
- 偏枯:與偏風同義,強調肢體枯萎不用。
- 半身不遂:症狀描述更側重運動功能喪失。
偏風之治,當以扶正祛邪、疏通經絡為主,後世醫家多從氣血調理、祛風化痰、活血通絡等法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