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陳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陳傷
定義
「陳傷」一詞在中醫學中指陳舊性損傷,又稱「宿傷」或「舊傷」。所謂「陳」,即久遠、積滯之意,指因外力或長期勞損導致的身體損傷,未及時治癒或反覆發作,遷延日久,氣血瘀滯,經絡不通,形成慢性病變。
病因病機
- 外傷未癒:急性跌打損傷後,氣血瘀阻未徹底消散,殘留於經絡肌肉之間,日久形成瘀結。
- 勞損積累:長期姿勢不良、過度勞作,導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逐漸形成慢性損傷。
- 正氣不足:患者體質虛弱,氣血虧虛,修復能力低下,使損傷難以痊癒,轉為陳疾。
臨床表現
- 疼痛:隱痛、鈍痛或刺痛,遇寒、勞累時加重,休息後稍緩。
- 活動受限:關節僵硬、屈伸不利,尤其在陰雨天氣症狀明顯。
- 局部異常:患處可能觸及硬結、腫塊,或肌肉萎縮、無力。
- 氣血瘀滯:舌質暗紫或有瘀斑,脈沉澀或弦緊。
中醫辨證分型
- 氣滯血瘀型:以脹痛、刺痛為主,痛處固定,按壓加劇,舌暗紫。
- 寒濕凝滯型:遇冷痛增,得溫則減,肢體沉重,苔白膩。
- 氣血兩虛型:疼痛隱隱,伴乏力、面色蒼白,舌淡脈細弱。
治療原則
中醫治療陳傷以「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」為主,兼顧調理氣血與祛除病邪,常用方法包括:
- 內服藥:如「身痛逐瘀湯」活血通絡,「獨活寄生湯」祛風濕、補肝腎。
- 外治法:針灸、推拿、拔罐以疏通經絡;外用膏藥(如跌打萬花油)或藥熨溫散瘀結。
- 導引鍛鍊:如太極拳、八段錦,助氣血流通,防止經絡壅滯。
與宿傷的關聯
「陳傷」與「宿傷」概念相近,均指久未癒合的損傷,但「宿傷」更強調病因的潛伏性,可能因舊患未徹底根除,遇誘因而復發;「陳傷」則偏重病程的長期性與病理產物的積滯。兩者在臨床常互為補充,統屬慢性筋骨病範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