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偏頭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偏頭風

病證名,指頭痛偏於一側者,又稱「偏頭痛」、「邊頭風」。此症多因風邪外襲、痰濕內蘊,或肝膽鬱熱上擾所致,其病機與少陽經、厥陰經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風邪襲絡:外感風邪,循經上犯頭部,尤以少陽經為甚,導致一側經絡阻滯,氣血不暢而發為偏頭痛。
  2. 痰濕鬱熱:平素濕痰內盛,復受風邪引動,痰熱鬱結,阻滯清竅,如《張氏醫通》所言:「偏頭風者,其人平素先有濕痰,加以邪風襲之,久而郁熱為火。」
  3. 肝膽火旺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化火上炎,或陰血不足,肝陽偏亢,擾及頭側經脈。
  4. 氣血虛損:久病體虛,或失血過多,頭部失養,尤以血虛者易見偏左頭痛。

證型辨治

中醫臨床常依疼痛部位及伴隨症狀辨證分型:

  • 偏左頭痛:多屬風邪、血虛或血虛火盛,如《丹溪心法》云:「偏頭風,在左而屬風者。」
  • 偏右頭痛:多屬痰熱或氣虛夾痰,痰濁上蒙清竅所致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祛風通絡:適用於外風引動者,方如 清空膏(羌活、防風、黃芩、黃連等),疏風清熱,通絡止痛。
  2. 舒肝豁痰:針對痰熱鬱結或肝鬱化火者,可用 散偏湯(川芎、白芷、柴胡、香附等),調暢氣機,化痰泄熱。
  3. 養血柔肝:血虛或肝陽上亢者,宜 加味四物湯(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川芎、鉤藤等),滋陰養血,平肝息風。

其他特點

偏頭風若遷延不癒,可能「痛久不已,令人喪目」,此因久病入絡,氣血逆亂,影響目系所致。治療時需標本兼顧,外祛風邪,內調氣血痰火,以達通絡止痛之效。

相關條目參見:頭風頭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