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偏頭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偏頭痛
病證名,又稱「頭偏痛」、「偏頭風」。指頭部一側反覆發作的疼痛,屬中醫「頭痛」範疇,其病因病機與風、痰、氣、火等邪氣上擾清竅,或氣血陰陽失調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外感風邪:風為陽邪,易襲陽位,風邪夾寒、熱、濕等上犯頭部,阻滯經絡,導致氣血不暢而發為偏頭痛。
- 肝陽上亢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鬱化火,或肝腎陰虛,陰不制陽,肝陽上亢,擾動清竅而致頭痛。
- 痰濁阻絡:飲食不節,脾失健運,痰濕內生,痰濁上蒙清竅,阻滯經絡,發為頭痛,多伴頭重昏蒙。
- 氣血瘀滯:久病入絡,或外傷跌仆,氣血瘀阻頭部脈絡,不通則痛,其痛如刺,痛處固定。
辨證分型與治法
-
風邪襲絡
- 特徵:痛勢劇烈,忽發忽止,或兼惡風寒、鼻塞等表證。
- 治法:疏風通絡。
- 方藥:川芎茶調散加減(川芎、荊芥、防風、白芷等)。
-
肝陽上亢
- 特徵:頭痛眩暈,心煩易怒,面紅口苦,舌紅苔黃。
- 治法:平肝潛陽。
- 方藥:天麻鉤藤飲(天麻、鉤藤、石決明、梔子、黃芩等)。
-
痰濁上擾
- 特徵:頭痛昏重,胸悶嘔惡,苔白膩。
- 治法:化痰降逆。
- 方藥:半夏白朮天麻湯(半夏、白朮、天麻、陳皮等)。
-
瘀血阻絡
- 特徵:痛如針刺,經久不癒,舌紫暗或有瘀斑。
- 治法:活血化瘀。
- 方藥:通竅活血湯(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、麝香等)。
經絡與針灸治法
偏頭痛多與少陽經、厥陰經相關,常見於頭側部(膽經循行區域)。針灸常取穴:
- 遠端取穴:太衝、陽陵泉(疏肝利膽)、合谷(鎮痛要穴)。
- 局部取穴:太陽、率谷、風池(疏通頭部氣血)。
古籍論述
《醫林繩墨·頭痛》云:「有偏頭痛者,發則半邊痛,然痛於左者屬氣,此氣勝生風也,宜以驅風順氣為先……痛於右者屬痰,此風勝生痰也,治宜清痰降火為要。」提示左右側頭痛病機差異,左側多責之氣滯風動,右側多因痰火內蘊,臨證需辨證施治。
偏頭痛之治療,首重辨明虛實寒熱,調和氣血陰陽,兼顧標本,方能奏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