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本經逢原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本經逢原是清朝張璐所著的一部藥學著作,全書分為四卷,收集藥物約700餘種。根據《本草綱目》的分類,將藥物分為不同的類別,包括水、火、土、金、石、滷石、山草、芳草、隰草、毒草、蔓草、水草、石草、苔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水果、味、香木、喬木、灌木、寓木、苞木、藏器、蟲、龍蛇、魚、介、禽、獸、人等32部。

本經逢原中記載了許多藥物的性味、產地、炮製方法,並且引用了《本經》的原文,對於非《本經》中的藥物則直接闡述其功效和治療方法。此外,書中還附有其他醫學家的觀點和方劑。

以下是本經逢原中關於某些藥物的記載:

  • 人參:味甘、微苦,性溫,歸肺、脾、心經。具有補氣、生津、安神等功效。主治脾肺氣虛、心悸、失眠、神疲乏力等症。

  • 黃芪:味甘、微溫,性平,歸肺、脾經。具有補氣、固表、利尿等功效。主治脾肺氣虛、自汗、盜汗、水腫等症。

  • 白朮:味苦、甘,性溫,歸脾、胃經。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等功效。主治脾胃虛弱、食少便溏、水腫、泄瀉等症。

  • 茯苓:味甘、淡,性平,歸心、脾、肺經。具有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等功效。主治脾虛水腫、小便不利、痰飲咳嗽等症。

  • 山藥:味甘、平,性溫,歸肺、脾、腎經。具有補脾益肺、固腎益精等功效。主治脾虛食少、肺虛咳嗽、腎虛遺精等症。

本經逢原中記載的藥物種類繁多,功效各異,為中醫藥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。

參考資料:

  • 張璐. 本經逢原. 北京: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