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品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品產

品產,又稱「品胎」,為中醫生理學名詞,指婦人一胎同時孕育三嬰之特殊妊娠現象。此名詞源自古代醫家對多胎妊娠的觀察與分類,與「雙胎」(孿生)、「駢胎」(四胎)等並列,屬胎孕異常之一種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胎孕之成,乃父精母血相合,依賴腎氣充盛、衝任調和。若母體氣血異常充盛,或先天稟賦特殊,可能導致一胎多胞。《黃帝內經》雖未直接提及「品胎」,但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等後世醫籍記載,多胎與「胞宮氣血過旺」「相火妄動」相關,其機理在於:

  1. 腎氣過亢:腎主生殖,若命門火旺,精血化生過盛,可能促使多卵同熟而受孕。
  2. 衝任失調:衝脈為「血海」,任脈主胞胎,若二脈氣血壅滯,可能擾亂胞宮正常攝精成胎之序。
  3. 痰瘀互結:體質痰濕或瘀血內阻者,胞絡氣機不暢,或致胎元分化異常。

臨床特徵與辨證

品胎妊娠者,初期脈象多呈「滑數而洪大」,尺部尤甚,反映氣血壅聚;孕後期易見「氣陰兩虛」之候,因三胎同耗精血,母體負荷倍增。古代醫案中,此類孕婦常見:

  • 胎氣上逆:胸悶嘔惡較單胎劇烈,乃因胎元爭奪母氣,肝胃不和。
  • 水腫早發:三胎壓迫水道,脾腎運化不及,較早出現「子腫」。
  • 產程異常:古籍載「品產多逆」,指胎位交錯、產力分散,易致難產。

與現代醫學之參照

現代醫學稱品胎為「三胞胎」,屬多胎妊娠之一種,成因包括遺傳、排卵刺激等。中醫「品產」之論,側重母體內在環境失衡的解釋,如「相火」「痰濕」等病機概念,與現代生殖內分泌學之「激素水平異常」或有相通。

古籍記載選錄
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》提及:「三胎曰品,其形或聯或分,總因血氣之盛。」《濟陰綱目》則論:「品胎之婦,當早調氣血,防其耗竭。」反映古代對品產之重視,並強調孕中調攝之必要性。

此類特殊妊娠,自古即被視為「胎孕異象」,醫家多主張結合脈證,早期介入調理,以平衡母胎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