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牝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牝戶

釋義與淵源
牝戶為中醫解剖名詞,指「口」之別稱,其概念源於古代文獻對器物與自然形態的比擬。

  1. 鎖器之喻
    • 《禮記·月令》鄭玄注以「鍵閉」喻鎖具,稱「鍵」為牡(陽性、突出者),「閉」為牝(陰性、容受者)。孔穎達進一步註解「凡鎖器,受者謂之牝」,因口為飲食、言語之受納器官,故稱牝戶。
    • 《醫學正傳》引申此理,云:「口通地氣,曰牝戶」,強調口部承接水穀、氣息之功能,契合「牝」之容受特性。
  2. 自然形貌之比
    • 《大戴禮記·易本命》以「丘陵為牡,溪谷為牝」描述地形,口部凹陷如溪谷,故以「牝」喻其形態。

中醫理論中的牝戶

  1. 與臟腑經絡之關聯
    • 口為脾之竅,《靈樞·五閱五使》言「口唇者,脾之官也」,脾主運化,牝戶受納水穀,為氣血生化之源始。
    • 手足陽明經(大腸經、胃經)環繞口唇,其氣血盛衰可反映於口部色澤、潤燥,如《醫宗金鑑》提及「胃脈挾口還唇」,牝戶狀態亦與脾胃功能相應。
  2. 生理功能
    • 受納之官:主司飲食攝入,為「倉廩之門」,《難經·四十四難》列口為「七衝門」之首,稱「唇為飛門」,啟閉以納穀物。
    • 氣息通道:與鼻共為肺系外竅,參與呼吸吐納,故《醫學入門》稱「口通地氣」以應肺氣宣降。

古籍考據與延伸

  • 《黃帝內經》雖未直書「牝戶」一詞,然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云「清陽出上竅」,口居上竅而屬陰(牝),體現中醫「陽中有陰」之辨證思維。
  • 後世醫家如朱震亨(丹溪)論「口瘡」證治時,亦隱含「牝戶」受邪而病之理,如濕熱蘊脾可致口糜,反映牝戶與內在臟腑病理相關性。

文化與醫學交融
此詞彙融合古代哲學「牡牝」二元觀(如《道德經》「玄牝之門」),將器物、自然與人體結構類比,體現中醫「取象比類」之思維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