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平肝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平肝脈

平肝脈為中醫脈學名詞,指肝臟功能調和、氣血充盈時所呈現的正常脈象。其特徵為脈來柔軟和緩,略帶弦意,猶如輕撫長竿末梢般輕柔而微微緊繃。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記載:「平肝脈來,軟弱招招,如揭長竿末梢。」此描述生動體現了肝脈平和之態,既不過於緊繃,亦不過於虛弱,呈現舒緩有度的節律。

脈象特徵與生理基礎

  1. 柔軟微弦:肝主疏泄,性喜條達,其脈當以「弦」為本。然平肝脈之弦,非病理性之緊繃如琴弦,而是微弦中帶有柔和之象,反映肝氣疏泄有節,血脈通暢。
  2. 和緩從容:「軟弱招招」形容脈勢緩和、起伏自如,無急促或滯澀之感,代表肝血充足,陰陽協調,無亢奮或鬱滯之虞。
  3. 長竿末梢之喻:以長竿末梢的輕柔擺動比喻脈象,強調其末端微微顫動卻不失力度,象徵肝氣升發有序,不過亢亦不抑鬱。

與臟腑經絡之關係
肝屬木,應春氣,主藏血與疏泄。平肝脈的出現,需賴以下條件:

  • 肝血充盈:肝藏血充足,則脈道得濡養,脈象柔軟。
  • 氣機調達:肝氣疏泄有度,不鬱不亢,故脈現微弦而不緊硬。
  • 脾胃資助: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土旺則木得培植,脈象更顯從容。

臨床意義
平肝脈為健康之徵,若脈弦過度或軟弱無力,則可能提示肝鬱、肝火、肝血虛等病機。然此脈象須結合四診合參,不可單憑脈象斷病。

古籍佐證
除《素問》外,《脈經》亦言:「肝脈弦而長,柔軟有神者,平也。」進一步闡明肝脈平和之標準,強調「有神」為關鍵,即脈來有序,根基穩固。

綜言之,平肝脈體現中醫「陰平陽祕」的思想,是肝臟生理功能正常的外在表現,亦為診察肝系疾病的重要參照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