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平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平劑,指藥性平和的方劑。
《醫宗金鑒·方劑心法·平劑》:“平劑者,治病之要藥也。凡治病,必先平其氣,氣平則血和,血和則精生,精生則神安,神安則百病不生。故平劑之用,不可不慎。平劑之法,不必多藥,但當用其最平和之藥,以調和諸藥,使其不相反而相成,則病自愈矣。如治風寒表證,用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熱病,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虛勞,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痰飲,用半夏、白朮、茯苓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血證,用當歸、白芍、川芎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氣證,用柴胡、枳實、白朮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水證,用澤瀉、白朮、茯苓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火證,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陰證,用熟地、山藥、白朮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治陽證,用附子、乾薑、肉桂之類,皆平和之藥也。凡此諸藥,皆平和之藥也。但當隨證加減,隨病變化,不可執一而泥,則平劑之用,無所不宜矣。”
平劑的用法,要根據病情和證候的不同,靈活加減。如治療風寒表證,可以用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等平和的藥物,以發汗解表;治療熱病,可以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等平和的藥物,以清熱解毒;治療虛勞,可以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等平和的藥物,以補益脾胃;治療痰飲,可以用半夏、白朮、茯苓等平和的藥物,以化痰祛濕;治療血證,可以用當歸、白芍、川芎等平和的藥物,以活血化瘀;治療氣證,可以用柴胡、枳實、白朮等平和的藥物,以疏肝理氣;治療水證,可以用澤瀉、白朮、茯苓等平和的藥物,以利水消腫;治療火證,可以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等平和的藥物,以清熱瀉火;治療陰證,可以用熟地、山藥、白朮等平和的藥物,以滋陰補腎;治療陽證,可以用附子、乾薑、肉桂等平和的藥物,以溫陽散寒。
平劑的應用範圍很廣,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疾病。但在使用時,要注意根據病情和證候的不同,靈活加減,不可執一而泥。如果盲目使用平劑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。
平劑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。它具有調和諸藥、使其不相反而相成的功效。在使用時,要根據病情和證候的不同,靈活加減,不可執一而泥。如果盲目使用平劑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