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平針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平針法是中醫針灸手法之一,指的是進針後以達到得氣而不分補瀉的方法。《醫經小學》中記載:「先說平針法……掐穴故教深,持針安穴上,令他嗽一聲,隨嗽歸天部,停針再至人,再停歸地部,待氣候針沉,氣若不來至,指甲切其經,次提針向病,針退天地人。」近人亦稱之為平補平瀉法或調和法。

平針法是一種比較簡單易行的針灸手法,適合於各種病症。其原理是通過針刺穴位,使經氣得以疏通,從而達到調和陰陽、扶正祛邪的目的。平針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,可用於治療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多種疾病

平針法的操作方法如下:

  1. 選擇合適的穴位。
  2. 用力將針刺入穴位,使針尖與皮膚呈垂直狀態。
  3. 捻轉針身,使針體與皮膚呈平行狀態。
  4. 根據患者的病情,留針時間可長可短。

平針法具有以下優點:

  1. 操作簡單,易於掌握。
  2. 安全性高,不易發生意外。
  3. 療效顯著,可治療多種疾病。

平針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,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:

  1. 針刺深度要適當,不可過深或過淺。
  2. 針刺速度要緩慢,不可過快或過慢。
  3. 針刺角度要正確,不可歪斜。
  4. 針刺時間要適當,不可過長或過短。

如果患者出現不適症狀,應立即停止針灸。

平針法是中醫針灸的重要手法之一,具有簡單易行、安全有效等優點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但在使用平針法時,也要注意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,以避免不良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