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破皮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破皮瘡

破皮瘡是一種慢性的皮膚潰瘍,主要發生在下肢,其特點是皮膚破損,潰瘍面深而廣,邊緣不整齊,底部污穢,有惡臭,滲出物多,不易癒合。常見於素體虛弱或病後脾虛、濕邪浸淫肌表所致。

病因

破皮瘡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
  1. 脾虛濕盛:脾主肌肉,當脾虛時肌肉失去養分,皮膚也失去滋潤,易發生破皮瘡。
  2. 外感濕邪:濕邪侵襲肌膚,使皮膚失去正常的抵抗力,從而發生破皮瘡。

治療方法

對於破皮瘡的治療,以健脾滲濕為主,可以內服除濕胃苓湯,外用生肌散。

除濕胃苓湯的成分包括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白術、車前子、薏苡仁、大腹皮、厚朴、陳皮和甘草。

生肌散的成分包括當歸、黃芪、白芍、川芎、甘草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白礬、黃連、黃柏和冰片。

預防措施

破皮瘡的預防主要包括:

  • 注意飲食調養,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多吃蔬菜水果,保持大便通暢。
  •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,勤換衣服,避免皮膚外傷。

注意事項

破皮瘡是一種慢性皮膚潰瘍,病程較長,治療較為困難。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,積極配合治療,以早日康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