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破傷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破傷風,又名傷痙、金瘡痙、金瘡中風痙,是一種由破損傷口或瘡口感染破傷風桿菌所致的急性烈性傳染病。該病起病急,臨床表現以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為主要特徵,常伴有高熱、煩躁不安、抽搐、角弓反張等症狀,嚴重者可危及生命。
破傷風的病因是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,在傷口或瘡口處大量繁殖,產生毒素,破壞神經系統,引起肌肉痙攣。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,特別是在土壤、糞便、動物身上。人們在農村、野外活動時,如果不小心被動物咬傷或劃傷,或在割草、鋤地、修理農具時不小心被鐵器劃傷,傷口如果沒有及時處理,就有可能感染破傷風桿菌。
破傷風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:是破傷風最主要的臨床表現。痙攣常從面部開始,逐漸波及到頸部、背部、四肢,甚至全身肌肉都會發生強直性痙攣。痙攣時患者會出現面部扭曲、牙關緊閉、舌強口噤、流涎、角弓反張等症狀。
- 高熱、煩躁不安:破傷風患者常常會出現高熱、煩躁不安的症狀。高熱多在發病後2-3天出現,體溫可高達40℃以上。
- 抽搐:破傷風患者常常會出現抽搐的症狀。抽搐多在發病後3-4天出現,抽搐時患者會出現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,角弓反張等症狀。
- 呼吸困難:破傷風患者常常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。呼吸困難多在發病後4-5天出現,患者會出現呼吸急促、呼吸節律紊亂、呼吸衰竭等症狀。
破傷風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和支持治療。對症治療包括使用鎮靜劑、肌肉鬆弛劑、抗生素等藥物控制痙攣、降低體溫、預防感染等。支持治療包括補充液體、營養、電解質等,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,提高機體免疫力。
破傷風的預防主要是做好傷口的清潔和消毒,避免破傷風桿菌感染。如果傷口較大或較深,最好到醫院進行清創和縫合。如果傷口被動物咬傷,要立即到醫院進行傷口處理和破傷風疫苗注射。
破傷風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以危及生命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,避免感染破傷風。
以下是古籍原文:
《仙授理傷續斷秘方》卷一:“傷痙,金瘡痙,金瘡中風痙。其病由風邪侵入破損傷口或瘡口所致,症見患者初起即感惡寒、全身不適或輕度發熱,頭痛,兩腮酸痛,下頜微感緊張,咬嚼時稍有困難,頸部轉動不靈,進而面肌痙攣,呈苦笑面容,牙關緊閉,舌強口噤,流涎,甚至全身肌肉持久性強直痙攣,角弓張,可頻頻發作,最後語言、吞咽、呼吸均困難,甚或窒息而死。治宜祛風定痙,服玉真散或五虎追風散,或脫凡散(蟬衣30克,研極細末)熱黃酒送下,取微汗。外治宜清創、擴創及敷用玉真散。後期當祛風,解毒,鎮痙,用木萸散加減,並配以針灸治療。本病當及早注射破傷風抗毒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