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破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破血
破血為中醫活血祛瘀法之一,屬攻邪峻法,旨在以藥性峻烈之品,破除體內瘀血積滯,消散癥瘕結塊。其作用較一般活血化瘀更為迅猛,適用於瘀血日久、結聚成實之重症,如癥瘕積聚、經閉痛經、跌打損傷所致瘀腫硬結等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「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」,瘀血阻絡可致氣血運行不暢,甚則化熱生毒,形成頑固病變。破血法直指瘀結,通過強力通絡散結,使氣血復暢。此治法源自《黃帝內經》「血實宜決之」原則,後世醫家如張仲景於《傷寒雜病論》中運用抵當湯(水蛭、虻蟲)、下瘀血湯(䗪蟲、桃仁)等方,皆體現破血之峻效。
常用藥物
破血藥多具辛散苦泄之性,兼能走竄通絡,代表性藥物如下:
- 桃仁:味苦甘,性平,入心肝大腸經,擅破血行瘀,潤腸通便,適用於婦人經閉、蓄血發狂。
- 紅花:味辛,性溫,歸心肝經,能活血通經,散瘀止痛,多用於癥瘕積聚及跌撲瘀腫。
- 水蛭(俗稱螞蟥):咸苦平,入肝經,功專破血逐瘀,消癥散結,尤善溶解陳舊瘀血,《神農本草經》列其為下品,謂其「主逐惡血、瘀血、月閉」。
- 䗪蟲(土鱉蟲):咸寒有小毒,破血力峻,能續筋接骨,常用於瘀血經閉及產後瘀阻腹痛。
臨床應用
破血法需辨證精準,針對「血瘀實證」而設,常見配伍如下:
- 癥瘕積聚:常配三稜、莪朮以增強破血消癥之效。
- 婦人血瘀經閉:配伍當歸、川芎以養血活血,防峻藥傷正。
- 跌打瘀腫:可與乳香、沒藥同用,散瘀止痛。
與活血化瘀之區別
破血與一般活血化瘀(如丹參、川芎)差異在於藥力強弱與適應證程度。前者針對「有形瘀結」,後者多用於「氣滯血瘀」之輕證。破血藥多具毒性或峻烈之性,故須中病即止,避免過服傷正。
此治法體現中醫「以通為補」之思想,然須嚴格掌握適應證候,非瘀血實證者不可妄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