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鋪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鋪灸,又稱長蛇灸,為中醫灸法之一,屬艾灸療法中的特殊形式。其名源於操作時艾絨排列如蛇形,沿人體經絡鋪陳施灸,故得「長蛇」之稱。此法以溫通經絡、驅散寒邪為核心,結合中醫「整體調理」與「局部刺激」之理論,廣泛應用於虛寒證及慢性頑疾。
一、理論基礎
鋪灸遵循《黃帝內經》「寒者熱之」的治則,以艾火之溫熱性刺激經絡腧穴,激發人體陽氣。其作用機理有三:
- 溫補陽氣:艾草性辛溫,燃燒時穿透力強,能深入臟腑,補益命門之火,改善陽虛諸證。
- 通調經脈:沿膀胱經或督脈施灸,可疏通氣血瘀滯,化解「不通則痛」之病機。
- 扶正祛邪:通過持續熱力刺激,增強衛外功能,驅逐深伏寒濕之邪。
二、操作特點
鋪灸有別於單穴艾灸,其特色在於:
- 施灸範圍廣:多選背部督脈或膀胱經區域,艾絨鋪陳長達數十厘米,覆蓋多穴(如大椎至腰俞)。
- 熱力滲透深:結合薑末、蒜泥等介質鋪墊,增強溫效,使熱力層層透達。
- 時間與節奏:需分次燃艾,控制火候以避免灼傷,全程約1至2小時。
三、臨床應用
傳統中醫以鋪灸主治以下諸證:
- 風濕痺痛:如寒濕型腰腿痛、強直性脊柱炎,藉灸火溫化凝滯之氣血。
- 虛寒內傷:肺脾腎陽虛所致慢性咳喘、五更瀉,透過督脈灸振奮陽氣。
- 婦科寒證:胞宮虛寒之痛經、不孕,以灸暖胞脈,調和衝任。
四、配伍與變通
鋪灸常與其他療法相輔:
- 藥灸結合:於艾絨中混入桂枝、附子等溫經藥末,增強療效。
- 針灸並行:先針刺開瀉腧穴,再施鋪灸,適用於寒熱錯雜之證。
此灸法體現中醫「以火鬱發之」的治療智慧,透過大面積溫煦,調動人體自癒之力。歷代醫家如《醫宗金鑒》亦載其「通十二經,逐一切寒」之效,為外治法中峻補陽氣之代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