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葡萄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葡萄疫
葡萄疫為中醫疫證之一,首載於明代陳實功《外科正宗》卷四,屬斑毒類病證。其名源於發病時皮膚顯現青紫色斑塊,狀如葡萄串珠,故稱「葡萄疫」。此症多發於幼童及青少年,因稚陰未充、腠理疏鬆,易受外邪侵襲,邪熱內蘊而致病。
病因病機
清代醫家邵仙於《傷寒指掌》中指出,葡萄疫主要病機為「熱蘊於胃,傷及血陰」。邪熱由表入裏,深入營血分,燔灼肌肉腠理,迫血外溢肌膚,遂發為紫斑。余奉仙《醫方經驗匯編》進一步闡述:「疫以是名者,乃以其色之青紫相似也……其形或如瓜瓣,或如萍背,亦有如指甲、青錢之大者,XXXX成片,梭圓不等,其色則紫中兼青。」說明斑塊形態多樣,色澤紫青相間,乃血分熱毒熾盛之徵。
辨證論治
治療當以清熱解毒、涼血化斑為大法,兼顧益氣養陰以扶正祛邪。余奉仙強調:「治之者當去其陽明之邪,清其血分之熱,察其虛實及有無兼證……治法首先清血中之毒,使毒不內犯;益血中之氣,使氣能領血,氣行毒化,或可成功。」
-
經典方劑
- 《局方》活命金丹加減:原方去元明粉之峻下,加西洋參益氣養陰,適用於熱毒壅盛而兼氣陰兩傷者。
- 新訂消癍活命飲:方中川大黃、黃芩、連翹、山梔清瀉陽明熱毒;青黛、板藍根涼血解毒;當歸、生地滋陰養血;西洋參、生甘草益氣和中;佐以郁金、浮萍、紫菊花宣透鬱熱。全方共奏清熱解毒、涼血消斑之效。
-
隨證加減
- 若斑色深紫、壓之不褪色,加丹皮、赤芍增強涼血散瘀之力;
- 兼見高熱神昏,可配合紫雪丹開竅醒神;
- 氣虛明顯者,酌加黃耆、白朮以健脾益氣。
相關理論延伸
葡萄疫與現代醫學「過敏性紫癜」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更注重整體辨證。其病位雖在肌膚,實與脾胃、血分密切相關,治療上強調「透熱轉氣」,使營分邪熱外達氣分而解。清代溫病學家葉天士提出「入血就恐耗血動血,直須涼血散血」,亦為本病治療提供理論依據。
古籍參照
此症可與「疫疹」「發斑」等病證互參,然葡萄疫特指斑色青紫如葡萄者,鑑別要點在於斑形與色澤的特殊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