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浦天球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浦天球
浦天球,字鳴虞,清代著名醫家,籍貫一說為浙江嘉善,另載為京兆(今陝西西安)人。其醫術承襲家學,從叔父涵英處獲傳醫學典籍,潛心鑽研《內經》運氣學說及標本理論,深諳陰陽升降、氣化生生之機,遂成一代名醫。臨證善察病機,用藥精當,屢起沉疴,尤擅婦科調治。
醫學成就與著作
浦氏與何濤均合撰《女科正宗》四卷(1664年刊行),系統論述婦人經、帶、胎、產諸疾。該書以《內經》為綱,融合歷代名家如張仲景、朱丹溪之說,強調「調經為先,養血為本」,詳析衝任二脈與肝腎關係,並載方劑如四物湯加減、逍遙散化裁等,注重辨證分型,如將月經不調分為氣滯、血瘀、氣血兩虛等證,治法兼顧疏肝、健脾、補腎,體現中醫整體觀與三因制宜思想。
學術特色
- 重氣化與標本:承《素問》「治病必求於本」之旨,主張「標急治標,本急治本」,臨床重視脈象與時令關係,結合五運六氣推演病機。
- 婦科調治:提出「胎前宜清,產後宜溫」原則,針對妊娠惡阻創製和胃降逆方,產後病善用生化湯加減,並注重情志調攝,如鬱證配合疏肝解鬱之品。
- 陰陽升降理論:認為婦人「以血為主,氣為輔」,調理氣血時注重升清降濁,如崩漏證治中兼用升舉陽氣與收澀下焦之法。
浦氏之學融匯經典與臨床,對清代婦科發展影響深遠,《女科正宗》亦為後世醫家所重,視為結合理論與實用之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