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毒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毒痢,病證名。出《嬰童百問》。感受暑熱之毒而致腹痛,里急後重,痢下頻作。治宜清暑解毒,用白頭翁湯加馬齒莧,或香連丸、黃連香薷飲。
脾毒痢,又稱暑痢,是夏季常見的一種急性腹瀉疾病。其主要特點是腹痛、里急後重、痢下頻作,糞便色黃、臭穢,質稀,有時帶有血絲或膿血。
脾毒痢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暑熱之毒侵襲人體,使脾胃功能受損,導致腸道傳導失常,出現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此外,脾毒痢還可能與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因素有關。
脾毒痢的治療以清暑解毒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方藥有白頭翁湯、香連丸、黃連香薷飲等。
白頭翁湯由白頭翁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木通、車前子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功效。香連丸由黃連、連翹、薄荷、生薑、大棗等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止瀉止痛的功效。黃連香薷飲由黃連、香薷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和胃止瀉的功效。
脾毒痢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的食物,不喝冰水。此外,還要注意勞逸結合,保持心情舒暢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脾毒痢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腹瀉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併發症。因此,如果出現腹痛、腹瀉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