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脾肺兩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脾肺兩虛,中醫病證名。即脾氣不足兼有肺氣不足。脾主運化,飲食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養全身,二者關係至為密切,故往往互相影響,兩臟同病。臨床表現面色少華、手足不溫、怠倦食少、便溏、咳嗽、短氣、痰多,舌淡嫩苔白,脈虛或虛數等證候。治療多以補脾益肺法,脾氣旺則肺氣易復,即為培土生金法。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曰:“肺主皮毛,通調水道,其華在毛,其充在皮,其合為大腸,其出入在于鼻,其病在喘咳,皮毛焦枯,溲便難,大腸閉塞,鼻塞不利。”《靈樞·五臟別論》曰:“肺者,相火之髒,其色白,其味辛,其氣清,其音悲,其榮在皮毛,其主在鼻,其藏在皮,其病在喘咳,皮毛焦枯,溲便難,大腸閉塞,鼻塞不利。”
脾肺兩虛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導致脾肺功能虛弱。
-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損傷脾胃,導致脾肺功能失調。
- 勞倦過度:勞倦過度,耗傷氣血,損傷脾肺。
- 情志不遂:長期情志不遂,憂思郁怒,可導致肝失疏泄,橫逆犯脾,損傷脾肺。
- 外邪侵襲:外邪侵襲,如風寒、濕邪等,可直接侵犯脾肺,導致脾肺功能失調。
脾肺兩虛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面色少華:由於脾肺功能虛弱,不能正常運化水液,導致水液停留於體表,使面色晦暗無光。
- 手足不溫:由於脾肺功能虛弱,不能正常溫煦全身,導致四肢末端冰冷。
- 怠倦食少:由於脾肺功能虛弱,不能正常運化水谷精微,導致食欲不振,腹脹便溏。
- 咳嗽、短氣、痰多:由於肺氣虛弱,不能正常宣發肅降,導致咳嗽、氣短、痰多。
- 舌淡嫩苔白:由於脾肺功能虛弱,導致氣血不足,舌質淡嫩,舌苔白。
- 脈虛或虛數:由於脾肺功能虛弱,導致氣血不足,脈象虛弱或虛數。
脾肺兩虛的治療,以補脾益肺為主。常用方劑有:
- 補中益氣湯:由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補中益氣、升陽舉陷的功效,適用於脾肺氣虛,中氣下陷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咳嗽氣短等症。
- 四君子湯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。本方具有健脾益氣、利水滲濕的功效,適用於脾虛氣弱,食少便溏,倦怠乏力,水腫等症。
- 補肺湯:由黃芪、白朮、人參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補肺益氣、升陽舉陷的功效,適用於肺氣虛弱,咳嗽氣短,痰多,自汗等症。
脾肺兩虛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飲食調養:飲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少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- 起居有常:起居要有規律,不宜熬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