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痞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痞熱,病證名。小兒食積成痞而致發熱。《幼科指南》:「痞熱者,由飲食不清,伏結於內,致成痞塊,以生內熱,熏灼於外。」治宜消積清熱。
痞熱是小兒常見的病證,多因飲食不節,積滯化熱,或因外感熱邪,內郁不散,而致脾胃功能失調,氣機不暢,水濕停聚,形成痞塊,並伴有發熱等症狀。
痞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痞熱的治療,以消積清熱為主。可選用香砂六君丸、保和丸等中成藥治療。
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,以改善症狀,促進康復。
痞熱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飲食要清淡,少吃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
- 不暴飲暴食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。
- 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-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如果出現痞熱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