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癖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癖黃,病名。黃病二十八候之一。《諸病源候論.黃病諸候》:「氣水飲停滯結聚成癖,因熱氣相搏,則鬱蒸不散,故脅下滿痛,而身發黃,名為癖黃。」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五治癖黃用半夏散方。參見黃疸有關條。
癖黃是由於飲食停滯,氣血不通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水濕停聚,化生痰飲,痰飲鬱結,化熱生毒,毒熱內蘊,侵犯肝膽,導致肝膽功能失調,疏泄失常,膽汁外溢,從而引起的黃疸。
癖黃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皮膚、黏膜、鞏膜等發黃;
- 小便黃;
- 大便溏薄;
- 食欲不振;
- 噁心、嘔吐;
- 腹脹、腹痛;
- 脅下滿痛;
- 舌苔白膩;
- 脈弦滑。
癖黃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化痰解毒、疏肝理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、半夏瀉心湯等。
癖黃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暴飲暴食,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另外,還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如果出現了癖黃的症狀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