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嘔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嘔膽是一種病狀,即嘔吐苦水。根據《靈樞.四時氣》的記載,邪在膽,逆在胃,當膽液泄漏引起口苦時,稱為嘔膽。

嘔膽是由於膽汁反流入胃、胃氣上逆所引起的嘔吐苦水的症狀。主要病因有膽汁分泌過多或排泄不暢,導致膽汁反流入胃,刺激胃黏膜,引起胃氣上逆,出現嘔吐苦水的症狀。

嘔膽的臨床表現包括嘔吐苦水、噁心、腹痛、腹脹和噯氣等症狀。嘔吐的頻率和程度因人而異,有些患者每天多次嘔吐,有些患者則每隔幾天才嘔吐一次。嘔吐的內容物主要是膽汁,也有些患者嘔吐出食物殘渣。

嘔膽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嘔吐苦水、噁心、腹痛、腹脹和噯氣等症狀,以及輔助檢查,如B超、CT、MRI等,可以明確診斷嘔膽。

嘔膽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為主。常用藥物包括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陳皮、枳實和香附等。這些藥物具有疏肝理氣、和胃止嘔的功效,可以有效緩解嘔膽的症狀。

對於嘔膽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:

1.飲食要清淡,避免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

2.避免暴飲暴食,飯後不要立即躺下,以免加重胃部負擔。

3.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4.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
5.定期複查,以便及早發現病情變化。

如果嘔膽症狀嚴重,或經治療後沒有改善,應及時就醫,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