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嘔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嘔衄,病證名。嘔血和衄血。《靈樞.邪氣臟腑病形》:「大甚為內癰,善嘔衄。」

嘔衄的病因,主要有外感、內傷、飲食、情志等因素。外感風寒、風熱、暑濕等邪氣,侵犯人體,可引起嘔衄。內傷肝、脾、胃等臟腑功能失調,可導致氣血逆亂,出現嘔衄。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可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出現嘔衄。情志不遂,憂思惱怒,可導致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血行不暢,出現嘔衄。

嘔衄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嘔血和衄血。嘔血是指從口中吐出鮮紅或暗紅色的血液。衄血是指從鼻腔中流出鮮紅或暗紅色的血液。嘔衄的程度,輕者僅有少量嘔血或衄血,重者可大量嘔血或衄血,甚至導致休克。

嘔衄的治療,以清熱涼血、止血為主。外感風寒、風熱、暑濕等邪氣引起的嘔衄,可用銀翹散、桑菊飲、三伏貼等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涼血止血的方藥治療。內傷肝、脾、胃等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嘔衄,可用逍遙散、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健脾和胃、疏肝理氣、益氣養血的方藥治療。飲食不節、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引起的嘔衄,可用保和丸、香砂六君子丸等健脾和胃、清熱解毒的方藥治療。情志不遂、憂思惱怒引起的嘔衄,可用柴胡疏肝散、甘麥大棗湯等疏肝理氣、解郁安神的方藥治療。

嘔衄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,不吃過於油膩、辛辣的食物。
  2. 保持情緒穩定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相關疾病。

嘔衄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嘔血或衄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