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嘔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嘔乳,病證名。又名溢乳、傷乳吐。指新生兒嘔乳。《幼科發揮》:「初生小兒,胃小而脆,容乳不多,為乳母者,量飢而與之,勿令其太飽可也。」改進哺乳方法,或隨年齡增長,一般就會消失。

嘔乳是指新生兒在哺乳後,將吃進的乳汁不自主地吐出。嘔乳的發生率約為10%-20%,多發生在出生後1-2周,1個月後多數會自行消失。

嘔乳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:

  • 胃腸道功能不成熟:新生兒的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對乳汁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,容易出現嘔吐。
  • 餵養不當:餵養過急、過多、過快,或奶水溫度過高,都會刺激胃腸道,引起嘔吐。
  • 消化不良:新生兒的消化功能較弱,如果吃進的食物不易消化,也容易引起嘔吐。
  • 其他原因:如腸胃炎、幽門狹窄、先天性心臟病等,也可能引起嘔乳。

嘔乳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:

  • 改進餵養方法:餵養時要注意速度和溫度,不要讓孩子吃得太急、太飽。
  • 給予易消化的食物: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湯、麵湯等。
  • 使用藥物治療:如果嘔吐嚴重,可以使用止吐藥物治療。

嘔乳大多數是由於餵養不當引起的,只要改進餵養方法,一般就會自行消失。如果嘔吐嚴重,或伴有其他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