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嘔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嘔酸

嘔酸,也稱為吐酸,是指胃中酸性的液體逆流至口腔並嘔吐出來的病症。根據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所述,嘔酸表示胃部虛弱的情況。該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胃部功能虛弱,無法正常消化食物,導致胃中酸性液體逆流,從口腔中嘔吐出來。

嘔酸症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嘔吐酸性液體:患者嘔吐的液體通常帶有酸味,顏色常為黃色或綠色,有時可能還帶有食物殘渣。
  2. 胃部不適:患者常感到胃部脹滿、疼痛,並可能伴隨噁心、胃酸逆流等症狀。
  3. 消化不良:患者食慾差,大便稀軟,體重下降。

針對嘔酸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調理:患者應避免食用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保持飲食清淡。易於消化的食物,如稀粥、麵食和湯類等,可多食。
  2. 藥物治療:可使用中藥來治療,常用的中藥包括香附、烏梅、陳皮和甘草等。
  3. 針灸治療:可以利用針灸療法進行治療,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、胃俞和中脘等。

預防嘔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:飲食要保持新鮮和清潔,避免食用腐爛變質的食物。
  2.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:避免暴飲暴食,減少攝取過多的油膩、辛辣和刺激性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:情緒不穩定可能影響胃腸功能,進而引發嘔酸症狀。

嘔酸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若出現嘔酸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