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嘔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嘔血,病名。出自《素問·厥論》。是指吐出鮮紅的血液,多由胃及食管等上部消化道出血所致。嘔血量多時可超過數百毫升。

嘔血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肝鬱氣滯: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上逆犯胃,可導致嘔血。臨床表現為胸脅疼痛,心煩不寧,少寐多夢,甚至可見驚狂罵詈,不辨親疏。舌質紅,脈多弦數。
  2. 肝火上逆:由於肝鬱化火,火熱上炎,可導致嘔血。臨床表現為面紅目赤,口苦咽干,煩躁易怒,大便秘結,小便短赤。舌質紅,苔黃,脈弦數。
  3. 脾胃虛弱:由於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可導致嘔血。臨床表現為神疲乏力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舌質淡,苔白,脈細弱。
  4. 陰虛火旺:由於陰虛火旺,虛火上炎,可導致嘔血。臨床表現為面色潮紅,口乾咽燥,心煩失眠,大便乾結,小便短赤。舌質紅,少苔,脈細數。
  5. 氣虛血瘀:由於氣虛血瘀,血行不暢,可導致嘔血。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,神疲乏力,心悸氣短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舌質淡,苔薄,脈細弱。

嘔血的治療方法,根據病因不同而異。

  1. 肝鬱氣滯:可用丹梔逍遙散、伐肝煎等方治療。
  2. 肝火上逆:可用犀角地黃湯、龍膽瀉肝湯等方治療。
  3. 脾胃虛弱:可用五陰煎、五福飲、理陰煎等方治療。
  4. 陰虛火旺:可用葛黃丸、六味地黃丸等方治療。
  5. 氣虛血瘀:可用生脈散合加減八味丸、或左歸飲、小營煎等方治療。

嘔血的預防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情緒穩定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暴飲暴食。
  3. 戒菸戒酒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消化道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