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陳承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陳承

陳承,宋代著名醫家,閬中(今屬四川)人,出身仕宦之家,其曾祖為北宋名臣陳堯佐。少時聰穎過人,精研醫理,臨證治病每有奇效,故聲名遠播。其用藥風格獨特,偏好寒涼之品,時人遂以「陳承篋裏一盤冰」形容其用藥特色,反映其善用清熱解毒、瀉火涼血之法的學術傾向。

在醫學著述方面,陳承曾將《神農本草經》與《圖經本草》合編,並融入個人見解,撰成《重廣補註神農本草並圖經》,雖後世未見流傳,然此舉展現其對本草學的整理與創新。此外,他與裴宗元、陳師文等共同校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此書集宋代以前方劑之大成,對後世臨床用方影響深遠,亦反映陳承於方劑學的深厚造詣。

從中醫理論觀之,陳承善用涼藥的特點,可能與其對「火熱為病」的認識有關。宋代醫家受《黃帝內經》「熱者寒之」原則影響,對熱證、火毒之疾多從清泄論治。陳承之學術傾向,或可視為當時寒涼派思想之先聲,與後世金元四大家之劉完素「主火論」遙相呼應。其臨證思路,亦體現中醫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,即根據病機特性靈活選藥,不拘溫涼補瀉之限。

此外,陳參與官方醫書編校,反映其學術地位受朝廷認可。宋代重視醫學整理,如《和劑局方》之編纂,旨在規範方藥以惠民,陳承之貢獻,不僅在於個人醫術,更在於推動醫學知識的系統化與普及。其融匯前人經驗並附以己說的方法,亦符合中醫學術傳承中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的傳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