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辰戌主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辰戌主水

「辰戌主水」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源自《黃帝內經》對天地陰陽與六氣循環的闡釋。以十二地支配屬六氣,其中「辰、戌」二支主司「寒水之氣」,與「太陽寒水」相應,體現自然界與人體水液代謝、寒化特性的關聯性。

理論基礎

  1. 干支與六氣對應
    十二地支中,辰(農曆三月)與戌(農曆九月)分屬春夏之交與秋冬之交,氣候轉換明顯。依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:「辰戌之上,太陽主之」,指出此二時令由「太陽寒水」之氣所統攝,主導寒濕之化。
  2. 太陽寒水之特性
    「太陽」為六經之一,屬人體最表層之陽氣,而「寒水」象徵陰寒凝斂之性。辰戌所主之水氣,既反映自然界水濕凝聚(如露、霜),亦對應人體膀胱與腎臟的水液代謝功能,強調「陽氣蒸化」與「寒凝不暢」間的平衡。

臨床意義

  • 生理層面
    太陽寒水之氣通於腎與膀胱經,主司津液輸布與體溫調節。辰戌時令若氣運平和,則水液運行通暢;若失調,易現水腫、小便不利或畏寒等症。
  • 病理影響
    歲運逢辰戌之年(如甲辰、甲戌),寒水之氣偏勝,可能引致外感寒邪或內傷濕滯。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提及:「太陽司天之政,寒氣下臨」,提示此類年份需注意寒濕病機。

與五運六氣之關聯

在「客主加臨」理論中,辰戌為「太陽寒水司天」,其下臨之氣為「太陰濕土在泉」,形成「寒濕相搏」之格局。此配置下,疾病多見寒中夾濕,如關節痹痛、痰飲積聚等,治法常需溫陽化濕,如真武湯、苓桂術甘湯之類方劑。

綜言之,「辰戌主水」不僅為時令與氣候的抽象歸納,更是中醫天人相應思想的核心體現,透過干支演繹,連結自然節律與人體病機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