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塵沙迷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塵沙迷目
病證名,見於《青囊真秘》卷一,指外來塵埃、沙粒等異物侵入目睛,導致眼部不適之證候。此症屬中醫「外障眼病」範疇,多因風沙揚塵、環境不潔或意外飛濺異物所致,其病機與「風熱外襲」、「經絡氣滯」相關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目為肝之竅,賴肝血濡養,而「肺主氣」與衛外功能密切相關。當風沙異物侵襲目睛,首犯白睛(結膜)或黑睛(角膜),引動局部氣血壅滯,風熱之邪乘隙而入,可致目赤、澀痛、流淚、羞明等症。若異物滯留日久,或揉按過度,恐傷及絡脈,甚則化熱成毒,加重紅腫。
臨床表現
- 輕症:異物感明顯,微痛微癢,淚出如常,白睛略紅。
- 重症:目赤腫痛,淚熱瞼腫,黑睛生翳(角膜擦傷),視物模糊。
古籍論述
《青囊真秘》將此症歸於「外物傷目」一類,強調「急去其邪,勿令深犯」。《銀海精微》亦提及:「飛絲塵沙入眼,不可強揉,當以氣血調和為先。」
中醫辨治要點
- 外治:傳統以「沖洗法」為主,如以淡鹽湯或桑葉煎汁滌目,或配合「拈撥法」(以消毒棉籬輕沾異物)。
- 內治:若見風熱證候,可選疏風清熱方藥,如《審視瑤函》之「洗肝散」加減;若兼血瘀,酌加赤芍、丹皮以活絡。
相關概念
此症需與「天行赤眼」(傳染性結膜炎)、「聚星障」(病毒性角膜炎)等鑑別,後者多無明顯異物侵入史,且具傳染性或反覆發作特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