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塵埃入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塵埃入目

病證名,又稱飛塵迷目飛塵入眼飛絲塵垢入目塵沙迷目,屬中醫眼科外障範疇。此證多因風沙揚塵、異物飛濺,或環境污濁之氣侵襲目睛,致外物黏附於白睛、黑睛或瞼內,阻滯氣血,引發局部疼痛、澀癢、流淚難睜等症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目為肝之竅,賴肝血濡養,而肺主氣,外合皮毛,司衛外之職。若肺衛不固,風邪挾塵沙乘虛而入,或肝血不足,目竅失潤,則易受外物所傷。異物滯留眼內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故見紅腫刺痛;若日久不除,恐化熱生瘀,甚則引發凝脂翳(角膜潰瘍)等變證。

古籍記載
《世醫得效方·卷十六》載:「塵埃飛揚入目,粘睛不脫,或被飛絲所侵,或被沙石所苦,疼痛引澀,揩碎不開。」指出此證以異物黏附、疼痛畏光為特徵,並推薦以瞿麥散外敷,取其清熱解毒、活血散結之效。另《銀海精微》亦提及,飛絲入目可配合黃連煎湯沖洗,以瀉火解毒。

證候辨析

  • 輕證:異物細小,僅黏附於瞼內或白睛表層,症見微癢澀痛,淚出不止。
  • 重證:異物嵌入黑睛(角膜),或伴見飛絲纏繞,則痛如針刺,羞明難睜,白睛赤脈纏布。此類屬物偶入睛證之重症,需及時處理,免傷目絡。

治法方藥
傳統中醫以外治為主,內服為輔:

  1. 外治
    • 沖洗法:以淡鹽湯或秦皮煎汁(清熱明目)溫洗患眼。
    • 敷貼法:如瞿麥散(瞿麥、黃連、黃柏等研末)調敷眼瞼,或生地黃搗汁點眼以涼血消腫。
  2. 內治:若兼風熱證,可配合驅風一字散(《審視瑤函》)疏風清熱;若肝火偏盛,目赤腫痛,則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
相關概念
此證與西醫之結膜或角膜異物相似,然中醫更重視整體辨證,如異物雖除而目赤未消,需考慮餘邪未清或氣滯血瘀,宜進一步調理。古籍中物偶入睛證條目,可與此互參,涵蓋更廣之外傷眼疾範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