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常德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常德
常德,字仲明,金代醫家,生卒年不詳,饒陽(今河北饒陽)人,一說鎮陽人。曾任真定府學教授,後於興定年間(1217-1221年)師從名醫張子和(張從正),深得其學術精髓,並參與整理張子和的代表作《儒門事親》。
常德在中醫學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:
- 《儒門事親》的整理與傳承
張子和為金元四大家之一,以「攻邪論」著稱,主張「病由邪生,攻邪已病」,擅用汗、吐、下三法治療疾病。常德作為其弟子,不僅協助編纂《儒門事親》,更將張子和的學術思想系統化,使後世得以窺見其治療思路與臨床經驗。 - 《傷寒心鏡》的著述
常德另撰有《傷寒心鏡》一書,共七篇。該書首論劉河間(劉完素)的「雙解散」,並結合張子和的增減法,進一步闡述傷寒熱病的治療原則。其內容多為劉河間與張子和學說的延伸,尤其重視寒涼藥物的運用,反映金元時期寒涼派與攻邪派的學術特色。
學術思想與影響
常德的醫學觀點承襲自張子和與劉河間,強調外感熱病的治療應以清熱解毒、疏導邪氣為主。在《傷寒心鏡》中,他進一步融合兩家之長,提出針對傷寒、溫病的具體方藥加減法,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有一定啟發作用。
常德雖非開創學派之大家,但其著作保存了金元醫家的珍貴理論,尤其對研究張子和與劉河間的學術傳承具有重要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