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腸癰腹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腸癰腹痛,中醫病證名。腸生癰腫所致的腹痛證。多因膏粱厚味,蘊積腸胃;或勞動跌僕,損傷氣血;或六淫之邪內伏;或惱怒鬱結,氣血凝聚所致。
證見縮腳皺眉,小便為淋,痛有腫處,手不可按,夜來每發寒熱,或繞臍生瘡,或腹皮緊急,肌膚甲錯,或時時出汗。(見《症因脈治.腹痛論》)
治宜清熱解毒,活血排膿。將成膿者,用四聖散;已有膿者,用薏苡仁湯;內蓄血者,用大黃牡丹皮湯、桃仁承氣湯。
本證見於急性闌尾炎、闌尾周圍膿腫等。參見腹痛條。
腸癰腹痛是一種由於腸道發生炎症而引起的腹痛。其主要症狀包括腹痛、腹脹、便秘或腹瀉、發熱、寒戰等。
腸癰腹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飲食不當:過度食用肥甘厚味、生冷油膩的食物,會導致腸道積滯,從而引起腸癰腹痛。
- 勞累過度:過度勞累會導致氣血不足,從而使腸道功能下降,進而引起腸癰腹痛。
- 外感六淫:外感風寒、暑濕、燥熱等六淫之邪,會侵犯腸道,從而引起腸癰腹痛。
- 情志不遂:情緒不穩定,會導致氣機郁滯,從而使腸道功能失調,進而引起腸癰腹痛。
腸癰腹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清熱解毒:可使用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中藥清熱解毒,緩解腸癰腹痛的症狀。
- 活血化瘀:可使用桃仁、紅花、丹參等中藥活血化瘀,促進腸道炎症的吸收,緩解腸癰腹痛的症狀。
- 排膿消腫:可使用薏苡仁、大黃、甘草等中藥排膿消腫,緩解腸癰腹痛的症狀。
腸癰腹痛患者在治療期間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飲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。
- 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。
- 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如果腸癰腹痛的症狀較為嚴重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