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腸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腸遺,經外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別名腸道。
定位:在大腿內側,當中極穴下2.5寸,股動脈搏動處。
操作:直刺0.5-1寸,可灸。
《千金要方》曰:「大便不通,灸挾玉泉相去各二寸,名曰腸遺,隨年壯。」並有註謂:「一雲二寸半。」近代多以中極穴旁開2.5寸定位。本穴《腧穴學概論》名腸道。
腸遺穴是經外穴,位於大腿內側,當中極穴下2.5寸,股動脈搏動處。主治大便不通、便秘、腸鳴腹脹、下肢痿痹等症。操作方法是直刺0.5-1寸,可灸。
腸遺穴的命名,有兩種說法。一種說法是,腸遺穴位於大腿內側,與腸道相近,故名腸遺。另一種說法是,腸遺穴主治大便不通,便秘等症,故名腸遺。
腸遺穴的功效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疏通腸道,緩解便秘。腸遺穴位於大腿內側,與腸道相近,刺激腸遺穴,可以起到疏通腸道、緩解便秘的作用。
2、緩解腹脹。腸遺穴位於大腿內側,與腹部相近,刺激腸遺穴,可以起到緩解腹脹的作用。
3、改善下肢痿痹。腸遺穴位於大腿內側,與下肢相近,刺激腸遺穴,可以起到改善下肢痿痹的作用。
腸遺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外穴,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大便不通、便秘、腸鳴腹脹、下肢痿痹等症。如果您有這些症狀,不妨試試刺激腸遺穴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