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**內踝(合骨)**是人體下肢的一個重要骨骼,位於小腿內側,與外踝一起組成踝關節。內踝是由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組成,上面附著有內踝韌帶,同時與腓骨下端的跟骨形成踝關節。內踝的主要功能是穩定踝關節並協助小腿肌肉的收縮。

內踝的損傷主要包括骨折、韌帶損傷和滑囊炎。骨折通常發生在外傷之後,且往往伴隨著腓骨下端的骨折。而韌帶損傷則常發生在踝關節扭傷時,並常伴隨外踝的損傷。滑囊炎則常發生在內踝與跟骨之間,伴有踝關節的疼痛和腫脹。

對於內踝的損傷,我們應該及時進行治療,以免影響踝關節的功能。骨折的治療方法通常包括手術和保守治療。手術治療適用於嚴重的骨折,而保守治療則適用於輕微的骨折。韌帶損傷的治療方法包括休息、冰敷、壓迫和抬高患肢。滑囊炎的治療方法包括局部封閉治療、理療和手術治療。

內踝的損傷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,具體的治療方法會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。因此,患者應該及時就醫,以免影響踝關節的功能。

以下是《靈樞.本輸》原文:

“內踝,合骨也,其輸在足太陰脾經。足太陰脾經,起於大指之端,循足大指內側,出內踝下,斜行足跗上廉,結於內踝後,下行入足跟,循內踝後,結於跟中,下入胻中,貫胻骨,出胻下廉,入足中指內側端。”

這段文字描述了內踝的解剖位置以及足太陰脾經的行經路線。內踝位於小腿內側,是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。足太陰脾經起於大指之端,沿著足部內側的大指方向延伸,從內踝下方斜行至足底的內側,再循著內踝後方向下行至足跟,再繞至內踝後方結束,最後沿內踝後方再向下至胻中,穿越胻骨,從下方延伸至足底中指的內側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