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急外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內急外弛
病證名,指胞瞼(眼瞼)外皮鬆弛無力,而內面緊急收縮,導致瞼緣向內捲曲的病症。此名出自《原機啓微》,書中述:「急者,緊縮不解也;弛者,寬縱不收也……不解不收,皆為病也。」意指外皮弛緩無力約束,內面卻緊繃牽引,兩者失衡而形成病態。
病因病機
此症多因「椒瘡」(沙眼)長期失治,或瞼內氣血瘀滯、脈絡閉阻,致使局部失於濡養。中醫認為,眼瞼屬「肉輪」,與脾臟相關。脾主肌肉,若脾虛氣弱,肌肉失養,則外皮鬆弛;而內面因風熱或瘀血壅遏,經絡不通,氣血不能上榮,遂生緊縮之象。此外,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或肝經風熱,亦可加重內外失衡之勢。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眼瞼外皮皺褶鬆垂,瞼緣內捲,睫毛倒刺眼珠(即「倒睫拳毛」),導致異物感、流淚、畏光,甚則角膜擦傷,影響視物。
治療方向
傳統以手術矯正為主,如《目經大成》所載「皮寬弦緊」的處理方法。若屬脾虛氣弱,可輔以補脾益氣、活血通絡之劑,如補中益氣湯加減;若兼肝經風熱,則配合清肝明目之品,如羚角鉤藤湯。外治可選用活血化瘀眼藥,或針灸局部穴位(如攢竹、絲竹空)以調和氣血。
相關病症
此症與「椒瘡」「倒睫拳毛」密切相關,三者常相互影響。椒瘡久病致瞼內結疤,牽引瞼緣;倒睫則為內急外弛的具體表現之一,需鑑別論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