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內經,是中醫名詞,有兩個解釋:

1.解剖結構名。指行於臟腑的經脈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:「十二經脈,入府藏者,以為內經」。 2.醫書名。《黃帝內經》的簡稱。《黃帝內經》包括《素問》和《靈樞經》二書。

以下分別解釋這兩個解釋:

內經,指行於臟腑的經脈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:「十二經脈,入府藏者,以為內經」。

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是《黃帝內經》的第一篇,是一部關於人體解剖學的著作。在《黃帝內經太素》中,作者將人體的經脈分為十二條,並且將十二條經脈分為三個部分:手三陰經、手三陽經、足三陰經、足三陽經。其中,手三陰經和足三陰經是陰經,手三陽經和足三陽經是陽經。

陰經和陽經的區別在於,陰經行於人體的內部,陽經行於人體的外部。陰經和陽經的功能也不同,陰經主內,陽經主外。

內經,是《黃帝內經》的簡稱。《黃帝內經》包括《素問》和《靈樞經》二書。

《黃帝內經》是一部中醫經典著作,是中國古代醫學的集大成之作。《黃帝內經》內容豐富,涵蓋了中醫的各個方面,包括人體的解剖學、生理學、病理學、診斷學、治療學、預防學等。

《黃帝內經》對後世的中醫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被譽為「醫學之祖」。

總結

內經,是中醫名詞,有兩個解釋:

1.解剖結構名。指行於臟腑的經脈。《黃帝內經太素》:「十二經脈,入府藏者,以為內經」。 2.醫書名。《黃帝內經》的簡稱。《黃帝內經》包括《素問》和《靈樞經》二書。

參考資料

1.《黃帝內經太素》 2.《黃帝內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