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腸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腸窟(經穴)

腸窟(經穴)是古代醫書《外臺祕要》所記載的穴位,又被稱為腹結。該穴位位於腹部,具體位置位於臍下2寸,距離前正中線4寸的位置。該穴位周圍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前皮支、腹股溝神經外側皮支等神經以及腹壁下的動脈和靜脈。腸窟(經穴)主治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痢疾、疝氣和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
穴位定位方法

身體仰臥位,按照臍下2寸、距離前正中線4寸的位置取穴。

主治疾病

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痢疾、疝氣和小便不利。

操作方法

使用鍼灸治療時,將針直接刺入穴位0.5-1寸深,也可以使用灸熱療法進行治療。

穴位配伍

將腸窟(經穴)配合其他穴位進行治療,有助於緩解相應的疾病症狀。例如,配合中脘穴、天樞穴、大腸俞穴可以緩解腹痛、腸鳴、泄瀉、痢疾等症狀。配合三陰交穴、足三里穴可以緩解疝氣。配合關元穴、氣海穴可以緩解小便不利。

注意事項

由於腸窟(經穴)位於腹部,直刺時需注意不要刺得過深,以免損傷內臟。

參考資料

1.《外臺祕要》。

2.《針灸學》。

3.《中醫學大辭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