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傷短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內傷短氣

病證名,指因內傷因素導致氣息短促、呼吸不足以維持正常狀態的病症。首見於《症因脈治·短氣論》,其病因病機可分為實邪短氣氣虛短氣兩大類,以下詳述之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實邪短氣

    • 多因痰飲、瘀血、食滯等實邪內阻,影響氣機升降所致。
    • 痰飲阻肺:痰濕壅塞於肺,肺失宣降,氣道不暢,表現為呼吸短促、胸悶痰多,舌苔厚膩,脈滑。
    • 瘀血內停:氣滯血瘀,阻礙氣血運行,常見胸脅刺痛、面色晦暗,脈澀。
    • 食滯中焦:飲食積滯,脾胃運化失常,氣機壅滯,見脘腹脹滿、噯腐吞酸,脈實有力。
  2. 氣虛短氣

    • 因臟腑氣虛,尤其是肺脾腎三臟氣虛,無力推動呼吸功能所致。
    • 肺氣虛:肺主氣司呼吸,肺氣不足則呼吸淺短、聲低懶言,易汗出,脈弱。
    • 脾氣虛:脾為氣血生化之源,脾虛則氣血不足,見氣短乏力、食少便溏,舌淡脈濡。
    • 腎氣虛:腎為氣之根,腎虛不納氣,表現為呼多吸少、動則氣喘,腰膝酸軟,脈沉細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實邪短氣:病程較短,呼吸困難伴隨實證表現(如痰多、瘀斑、脹滿),脈象多實。
  • 氣虛短氣:病程較長,氣短伴隨虛弱症狀(如乏力、自汗),脈象多虛弱無力。

治療原則

  • 實邪短氣:以祛邪為主,如化痰(二陳湯)、活血(血府逐瘀湯)、消食(保和丸)等法。
  • 氣虛短氣:以補益為要,如補肺氣(補肺湯)、健脾氣(四君子湯)、益腎氣(腎氣丸)等。

此病症需結合四診,辨明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