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傷腹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內傷腹脹
病證名,指因氣機鬱滯、痰飲內停、食積不化、蟲積內擾,或臟腑氣血虛衰等因素所導致的腹部脹滿不適。此證首見於《症因脈治·腫脹總論》,屬中醫「脹病」範疇,與外感六淫所致之腹脹有別,多由內傷七情、飲食勞倦或久病體虛引發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腹脹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尤以肝、脾、胃、腸腑為關鍵:
- 氣機鬱滯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結於中焦,形成「氣結腹脹」。
- 痰飲內阻:脾失健運,水濕聚而成痰,停於脘腹,阻遏氣機,發為「痰飲腹脹」。
- 食積不化:暴飲暴食,脾胃運化不及,宿食停滯,壅塞胃腸,稱為「食積腹脹」。
- 蟲積內擾:寄生蟲積聚腸道,阻滯氣血運行,可見「蟲積腹脹」。
- 臟腑虛衰:脾胃陽虛,運化無力,或肝血不足,疏泄失常,導致「脾虛腹脹」「肝火腹脹」等虛證腹脹。
常見證型
-
氣結腹脹
- 表現:脘腹脹滿,按之柔軟,噯氣或矢氣後稍緩,情志波動時加重。
- 病機:肝鬱氣滯,橫逆犯脾。
-
痰飲腹脹
- 表現:腹脹悶重,叩之濁音,伴有嘔吐痰涎、腸鳴漉漉。
- 病機:痰濕困脾,氣化不利。
-
食積腹脹
- 表現:脘腹脹痛拒按,噯腐吞酸,排便後脹減。
- 病機:食滯胃脘,腑氣不通。
-
蟲積腹脹
- 表現:臍周脹痛時作時止,面黃肌瘦,或嗜異食。
- 病機:蟲擾腸道,氣血耗傷。
-
脾虛腹脹
- 表現:腹脹時輕時重,按之凹陷,食少乏力,大便溏薄。
- 病機:中氣不足,運化失職。
-
六腑腹脹
- 表現:腹脹伴隨便秘或泄瀉,與膽、胃、大腸等腑氣不通相關。
- 病機:六腑傳化失常,濁氣內停。
治療原則
以「通」為用,虛實分治:
- 實證(氣滯、痰飲、食積、蟲積)以疏肝理氣、化痰消飲、導滯殺蟲為主。
- 虛證(脾虛、肝腎不足)以健脾益氣、溫補脾腎為法。
此證需結合四診,辨明標本虛實,方可對證施治。歷代醫家如李東垣《脾胃論》強調「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」,故調理中焦為治脹之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