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傷夾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內傷夾暑,病證名。炎暑內傷房勞及雜進膏粱水果致全身陽氣不得伸越的重危病證。見《雜病源流犀燭.暑病源流》。證見脈沉細或弦緊,面垢,無汗惡寒,四肢厥逆拘急,霍亂嘔吐。治宜冷香飲子。或吐利兼作,脈微欲絕,或虛浮而散,當急救之,宜漿水散。或冒暑伏熱,引飲過多,及恣啖生冷,致脾胃受寒,腹痛嘔泄,水谷不分,脈沉而緊,宜大順散。

內傷夾暑,是指在炎熱的夏季,由於房勞過度、飲食不節,或暴飲暴食膏粱厚味、生冷瓜果,導致脾胃受損,陽氣受傷,而又在炎熱的環境中,感受暑邪,內外合邪,導致全身陽氣不得伸越,出現一系列嚴重症狀的病證。

內傷夾暑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發熱惡寒:由於暑邪和內傷的共同作用,患者常常會出現高熱不退,惡寒發冷的症狀。
  2. 頭痛頭暈:由於陽氣受傷,不能上達頭部,患者常常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。
  3. 胸悶氣短:由於陽氣受傷,不能下達胸腹,患者常常會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。
  4. 嘔吐腹瀉:由於脾胃受損,陽氣受傷,患者常常會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。
  5. 四肢厥逆:由於陽氣受傷,不能外達四肢,患者常常會出現四肢厥逆的症狀。
  6. 脈沉細或弦緊:由於陽氣受傷,脈象常常會表現為沉細或弦緊。

內傷夾暑的治療,以清暑解熱、扶正固本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白虎湯:本方由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組成,具有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適用於內傷夾暑,症見高熱煩渴、口乾舌燥、汗出不暢、脈浮數等。
  2. 大順散:本方由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、白芍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具有清熱瀉火、通利腸胃的功效。適用於內傷夾暑,症見腹痛嘔吐、水谷不分、脈沉而緊等。
  3. 六君子湯:本方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半夏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、和胃化痰的功效。適用於內傷夾暑,症見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等。

內傷夾暑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瓜果、不喝冰鎮飲料。
  2. 避免暴飲暴食,不吃過於油膩、辛辣的食物。
  3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4. 在炎熱的夏季,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5.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中逗留。

內傷夾暑是一種嚴重的病證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內傷夾暑的症狀,一定要及时就醫,以免耽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