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傷肩背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內傷肩背痛
內傷肩背痛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臟腑氣血失調或內傷因素所致之肩背疼痛,與外感風寒濕邪引起者不同。其病因多與肺氣虛損、氣機壅滯、勞力損傷或內熱上熏有關,臨床表現與治療須辨明虛實寒熱。
病因病機
- 肺氣不足:
元氣素虛,肺氣虧損,衛外不固,經脈失養,致肩背疼痛。此類患者多見氣短乏力、脈虛大等氣虛之象。 - 肺熱壅阻:
肺熱葉焦,氣機怫郁,熱灼津液,經絡失濡,發為肩背痛。症見喘逆煩熱、脈象躁盛,甚則口燥唇焦。 - 勞力損傷:
過度勞作或舉重傷筋,損及肩背筋膜,氣血瘀滯,久則氣血兩傷,疼痛纏綿難愈。 - 腸胃積熱:
脾胃濕熱內蘊,上熏肺金,肺失清肅,經絡受阻,亦可引發肩背痛,多伴見舌紅苔黃、脈沉數等熱象。 - 木火刑金:
肝鬱化火,上灼肺絡,致肺氣不宣,肩背疼痛,常見左關脈數,兼見脅痛、煩躁等肝火症狀。
辨證論治
1. 肺氣不足證
- 主症:肩背隱痛,氣短神疲,語聲低微,脈大而虛。
- 治法:補益肺氣,健脾和中。
- 方藥:
- 四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)益氣健脾。
- 補中益氣湯(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、當歸、甘草)升陽舉陷,補中益氣。
2. 肺熱壅阻證
- 主症:肩背灼痛,喘逆氣促,煩熱不安,脈象躁盛。
- 治法:瀉肺清熱,宣暢氣機。
- 方藥:
- 葶藶瀉肺湯(葶藶子、大棗)瀉肺行水。
- 家秘瀉白散(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)清瀉肺熱。
3. 氣血兩傷證
- 主症:肩背久痛不愈,面色萎黃,肢體乏力,脈細弱。
- 治法:益氣養血,通絡止痛。
- 方藥:
- 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補血調血。
- 八珍湯(四君子湯合四物湯)氣血雙補,可加秦艽、續斷、鈎藤、羌活等以舒筋活絡。
4. 腸胃積熱證
- 主症:肩背痛伴口燥唇焦,便秘溲赤,脈沉數。
- 治法:清瀉腸胃,涼肺通絡。
- 方藥:
- 家秘瀉白散加黃芩、梔子等清熱之品。
5. 木火刑金證
- 主症:肩背痛兼脅肋脹痛,煩躁易怒,左關脈數。
- 治法:清肝瀉火,潤肺通絡。
- 方藥:
- 瀉白各半湯(瀉白散合清肝之品)清肝肺之熱。
總結
內傷肩背痛之治療,首重辨明病因,虛者補之,實者瀉之,熱者清之,並佐以通絡止痛之品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