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傷咳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內傷咳嗽

內傷咳嗽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肺臟本虛或他臟功能失調累及肺臟所引發之咳嗽。此證首見於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,其特徵為起病緩慢、咳聲低微,常伴隨臟腑虛損及氣血不足之象,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之候。

病因病機

內傷咳嗽之成因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主要涉及以下機制:

  1. 肺臟自虛:久病耗傷肺氣,或肺陰不足,致肺失宣降而咳。
  2. 他臟及肺
    • 脾虛生痰:脾失健運,水濕停聚成痰,上貯於肺,所謂「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」。
    • 肝火犯肺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化火,木火刑金,灼傷肺絡。
    • 腎虛不納:腎陰虧虛,虛火上炎,或腎陽不足,氣不歸元,均可影響肺之肅降。
    • 心火灼肺:心陰不足,心火上炎,熱邪燔灼肺金。

辨證分型

根據臟腑虛損及病機不同,內傷咳嗽可分為以下類型:

  1. 肺經咳嗽

    • 肺氣虛:咳聲無力,氣短懶言,自汗畏風,舌淡脈弱。
    • 肺陰虛:乾咳少痰,或痰中帶血,咽乾音啞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2. 脾經咳嗽(痰濕咳嗽):

    • 咳嗽痰多,色白質黏,胸脘痞悶,納呆乏力,舌苔白膩,脈濡滑。
  3. 肝經咳嗽(肝火犯肺):

    • 咳嗽陣作,咳引脅痛,面赤口苦,痰黃黏稠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  4. 腎經咳嗽

    • 腎陰虛:乾咳無痰,或痰少而黏,腰膝痠軟,潮熱盜汗,舌紅少津,脈沉細數。
    • 腎陽虛:咳喘氣逆,動則尤甚,形寒肢冷,夜尿頻多,舌淡苔白,脈沉弱。
  5. 心經咳嗽

    • 咳嗽氣促,心悸怔忡,煩熱失眠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  6. 氣虛咳嗽

    • 咳嗽聲低,氣短乏力,易感外邪,舌淡脈虛。
  7. 血虛咳嗽

    • 咳嗽少痰,面色蒼白,頭暈心悸,唇甲色淡,舌淡脈細。

治療原則

內傷咳嗽之治療,當以調理臟腑為本,辨明虛實,標本兼顧。大法如下:

  • 火盛者壯水:如腎陰不足致虛火上炎,宜滋陰降火,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  • 金虛者補土:肺氣虛弱當培土生金,方用四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。
  • 郁甚者舒肝:肝氣鬱結化火者,宜清肝瀉肺,方用黛蛤散合瀉白散。
  • 氣逆者理肺:肺氣上逆者,宜降氣化痰,方用蘇子降氣湯。
  • 食積者和中:脾胃積滯影響肺氣者,宜消食導滯,方用保和丸加減。
  • 房勞者補腎:腎精虧損者,當補腎納氣,方用七味都氣丸或金匱腎氣丸。

內傷咳嗽病程較長,需根據病機變化靈活調方,兼顧氣血陰陽之平衡,方能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