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傷痢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內傷痢疾

內傷痢疾為中醫病證名,指因七情內傷、勞力過度或飲食失調等因素,導致臟腑氣機失調、運化失常而引發的痢疾。此症與外感濕熱、疫毒所致痢疾不同,其病機主要源於內傷,臨床表現除下痢赤白、腹痛裏急後重外,常伴隨內傷病因之相應證候。

病因病機

  1. 七情內傷
    憂思鬱怒過度,肝氣鬱結,橫逆犯脾,導致脾失健運,濕濁內停,下注大腸而成痢。此類痢疾又稱「七情痢」,常見情緒波動後症狀加重,兼見胸脅脹滿、噯氣頻作等肝鬱之象。
  2. 勞役過度
    長期勞力或勞神過度,耗傷脾氣,中氣不足,運化無力,水穀精微不化為氣血,反滯為濕濁,積於腸腑而發為「勞役痢」。症見痢下綿綿、倦怠乏力、食少腹脹,甚則氣虛下陷而脫肛。
  3. 飲食內傷
    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,或飢飽無度,損傷脾胃,濕熱積滯壅阻腸道,腐敗氣血而成痢,稱為「飲食內傷痢」。其特點為痢下臭穢、脘痞噯腐,舌苔厚膩,脈滑實。

辨證分型

根據內傷病因及病機差異,臨床常見以下證型:

  • 肝鬱脾虛痢:腹痛即瀉,瀉後痛減,情緒緊張時加重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弦。
  • 脾虛氣陷痢:久痢不止,肛門墜脹,神疲氣短,舌淡、脈弱。
  • 濕熱食積痢:痢下黏稠臭穢,脘腹脹滿拒按,噯腐吞酸,苔黃膩,脈滑數。

治療原則

以調和臟腑、標本兼治為主,依證型選方:

  • 七情痢:疏肝理脾,方用痛瀉要方香連丸加減。
  • 勞役痢:補中益氣、升清止痢,方選補中益氣湯真人養臟湯
  • 飲食內傷痢:消食導滯、清熱化濕,可用枳實導滯丸保和丸加減。

內傷痢疾的辨治需注重病因與體質差異,調理臟腑功能以治本,兼顧化濕、導滯、調氣等法治標,方能收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