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內傷嘔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內傷嘔吐

病證名,出自《症因脈治·嘔吐論》,指因脾胃功能失調或外邪滯留脾胃所導致的嘔吐證候。此類嘔吐多由內傷所致,與外感六淫引發的嘔吐有別,其病機主要與脾胃虛弱、氣機升降失常相關。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,可分為以下幾類:

  1. 胃寒嘔吐
    因脾胃陽氣不足,或過食生冷,寒邪內停,胃失和降所致。症見嘔吐清水或未消化食物,伴有脘腹冷痛、喜溫喜按、四肢不溫、舌淡苔白、脈沉遲等。治宜溫中散寒、和胃降逆,常用方如理中湯吳茱萸湯
  2. 胃熱嘔吐
    因熱邪犯胃,或飲食辛辣燥熱,胃火上逆所致。症見嘔吐酸苦、口乾口臭、煩渴喜冷飲、舌紅苔黃、脈滑數等。治宜清胃泄熱、降逆止嘔,常用方如竹葉石膏湯黃連溫膽湯
  3. 痰飲嘔吐
    因脾失健運,水濕停聚成痰飲,上逆犯胃所致。症見嘔吐痰涎、胸脘痞悶、頭眩心悸、舌苔白膩、脈滑等。治宜化痰逐飲、和胃降逆,常用方如二陳湯小半夏加茯苓湯
  4. 食積嘔吐
    因飲食不節,食滯胃脘,胃氣上逆所致。症見嘔吐酸腐、脘腹脹滿、噯氣厭食、大便溏泄或秘結、舌苔厚膩、脈滑實等。治宜消食導滯、和胃降逆,常用方如保和丸枳實導滯丸

病機與辨證要點
內傷嘔吐的關鍵在於脾胃氣機升降失常,或虛或實,或寒或熱,需結合四診詳辨。治療上以調理脾胃、恢復氣機升降為原則,並根據具體證型選擇相應治法。歷代醫家對此證的論述頗多,如《景岳全書》強調「嘔吐一證,最當詳辨虛實」,而《醫宗金鑑》則指出「嘔吐之病,胃氣逆也」,均體現中醫對內傷嘔吐的重視與細緻辨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