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腸蠱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腸蠱痢,中醫病名。痢下赤白或純下瘀血而連年不愈者。《諸病源候論.痢病諸候》:「腸蠱痢者,冷熱之氣入在腸間,先下赤,後下白,連年不愈,侵傷於藏府,下血雜白,如病蠱之狀。」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「大凡痢有四種,謂冷、熱、疳、蠱。……蠱則純痢瘀血。」參見蠱註痢條。本病見於慢性細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、慢性血吸蟲病、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。

腸蠱痢的病因病機

腸蠱痢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濕熱內生,蘊結腸間,化生痢疾。
  2. 感受外邪,外邪侵襲腸道,與腸道蘊積的濕熱相合,形成痢疾。
  3. 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鬱化火,下迫腸道,形成痢疾。
  4. 久病體虛,正氣不足,邪毒內侵,形成痢疾。

腸蠱痢的臨床表現

腸蠱痢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痢下赤白或純下瘀血,色鮮紅或暗紅,質粘稠,有臭味,或夾有膿血、黏液。
  2. 腹痛腹瀉,腹痛多位於左下腹,呈陣發性絞痛,可伴有腸鳴。
  3. 發熱,多為低熱,或有高熱。
  4. 全身乏力,食欲不振,消瘦,面色萎黃。
  5. 舌質紅,苔薄白或黃膩,脈滑數。

腸蠱痢的診斷

腸蠱痢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,可以做出初步診斷。必要時,可以進行血常規、大便常規、細菌培養等檢查,以明確診斷。

腸蠱痢的治療

腸蠱痢的治療,以清熱利濕、解毒止痢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黃連解毒湯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、白芍、甘草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通便的功效,適用於腸蠱痢屬於熱毒熾盛者。
  2. 白頭翁湯:白頭翁、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白芍、甘草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痢的功效,適用於腸蠱痢屬於熱毒熾盛、兼有瘀血者。
  3. 葛根芩連湯: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芍、甘草。本方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止痢的功效,適用於腸蠱痢屬於濕熱蘊結者。
  4. 參苓白朮散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。本方具有健脾益氣、和胃止瀉的功效,適用於腸蠱痢屬於脾虛濕盛者。
  5. 四君子湯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。本方具有健脾益氣、和胃止瀉的功效,適用於腸蠱痢屬於脾虛氣弱者。

腸蠱痢的預防

腸蠱痢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注意個人衛生,飯前便後要洗手,不吃不潔食物。
  3. 避免接觸傳染源,如患有痢疾的患者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,以減少疾病的發生。